
- [12-23]研究发现植物菌根因子受体
- [12-23]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
- [12-23]细胞分裂素脱氢酶CKX 成为小麦产量改良的重要遗传目标
- [12-23]土壤噬菌体组合能显著抑制青枯病
- [12-18]日本科学家在大豆中发现新的病毒防御机制
- [12-18]研究人员成功组装大豆锈病病原体的完整基因组
- [12-18]基于信息素技术的害虫防治策略
- [12-18]美国农业部提议修订国家家禽改良计划
- [11-25]研究克隆大豆抗花叶病毒基因及阐明了其作用机制
- [11-25]使用 QTL- -q seq 成功定位花生种子休眠基因
- [11-25]划分玉米激素路径与二萜类物质介导的防御反应新机制
- [11-25]西班牙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发现植物耐荫性的遗传调控机制
- [11-25]通过下调MsFTa1 表达提高紫花苜蓿的牧草品质
- [11-18]通过下调 MsFTa1 表达提高紫花苜蓿的牧草品质
- [11-18]揭示FaMADS9 基因参与草莓花托发育的调控机制
- [11-18]研究揭示植物基因组中相邻基因转录不会相互影响的机制
- [11-11]如何用纳米管进行植物转基因
- [11-11]富美实在巴西推出首个用于种子的微生物杀线虫剂
- [11-11]油莎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我国实现技术突破
- [11-11]“套餐式”绿色发展集成技术模式 攻克马铃薯种植“最后一公里”
版权所有: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
电 话: 010-12396(按0转人工) 地 址: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
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-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
电 话: 010-12396(按0转人工) 地 址: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
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-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