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[09-12]遗传发育所等在小麦穗型调控分子模块解析中取得新进展
- [09-12]北林大提出基因组研究新方法
- [09-12]揭示“稻花”发育调控机制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增产新途径
- [09-05]科学家有希望培育出更高产的小麦品种
- [09-05]美国:红外线干燥核桃更快更节能
- [09-05]作物耐旱的关键可能在叶子上
- [08-29]我国育出抗氧化转基因紫米
- [08-29]中国科大破译植物组蛋白特有修饰位点调节拟南芥开花时间
- [08-29]农作物能通过关闭其基因来杀死害虫
- [08-29]研究发现植物本身具有控制害虫的能力
- [08-29]生物所在植物避荫反应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
- [08-22]加工所科研团队发现短波紫外线影响紫甘蓝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
- [08-22]上海兽医所揭示弓形虫抗氧化损伤的重要毒力因子
- [08-22]我科学家解析杂交水稻粒型和垩白性状的遗传基础
- [08-15]海外项目:黄瓜紫外线依赖性下胚轴伸长的分子遗传机制
- [08-15]玉米基因赋予对多种植物叶病的抗性
- [08-08]邓兴旺/何光明团队揭示拟南芥生物量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
- [08-08]我国专家成功破译石榴基因组遗传密码
- [08-08]植物所在植物光形态建成转录调控方面取得进展
- [08-01]更好地保护小麦免受高致病真菌侵袭
版权所有: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
电 话: 010-51503304 地 址: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
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-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
电 话: 010-51503304 地 址:北京市海淀区板井曙光花园中路9号
京ICP证090834号 京ICP备09053977号-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047